首页
> 学位与学科 > 导师队伍 > 新闻与传播

李彦冰

 

一、基本情况:

李彦冰,男,1980年生,河南濮阳人,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2年于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获传播学博士学位。曾获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市委组织部拔尖人才、北京联合大学优秀教师等荣誉。

二、学习和研究工作经历:

(1)2012/07-至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副教授。

(2)2009/09-2012/07,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博士。

(3)2006/07-2009/08,河南大学,文学院,讲师。

(4)2003/09-2006/07,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

(5)1999/09-2003/07,河南大学,文学院,学士。

三、主要研究方向:

政治传播、国家形象传播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民族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内部生成机制与传播研究”(17BXW047),2017.09-2022.04,主持。

(2)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时代政府信息传播的话语研究”(15ZHC022),2015.07-2019.04,主持。

(3)北京市教工委双百调研项目“北京西山红色文化资源与传播现状调研”,2018.09-2018.12,主持。

(4)北京市委组织部拔尖人才项目“北京西山红色文化传播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关系研究,2019.09-2022.04,主持。

(5)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项目“基于国家影响力提升的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研究”(19LLXCA022),2019.11至今,主持。

四、主要学术成果:

专著:

(1)《政治传播视野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28万字。

(2)《政治的微传播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23万字。

论文:

(1)《政治合法性、意识形态与国家形象传播》,《现代传播》,201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国家形象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国际新闻界》,201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2年第6期全文转载。

(3)《政治传播视野:国家形象传播中的国家理念析论》,《现代传播》,2010年第11期。

(4)《国家形象传播中国家理念的调整与重构》,《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10期。

(5)《论中国对外传播的话语转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17期摘要转载。

(6)《民族国家间差异性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制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

(7)《论国家形象传播中的国民和国家利益因素》,《中国传媒海外报告》,2013年第4期。

(8)《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塑造的政治维度》,《对外传播》,2016年第6期。

(9)《政务微博的内容特征与发布标准》,《当代传播》,2014年第12期。

(10)《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治传播主体意识研究》,《现代传播》,2010年第4期,被《新华文摘》2010年第12期观点摘编。

(11)《论政务微博的政治性》,《青海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12)《当前微传播研究的几个问题》,《新闻知识》,2015年第11期。《新华文摘》2016年第3期摘要转载。

(13)《新媒体与政治思想传播的三对张力》,《新闻知识》,201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6年第1期全文转载。

(14)《微传播对国家与社会的双向赋权》,《新闻知识》,2016年12期。

(15)《微传播对新闻传播生态的四大影响》,《新闻与写作》,2016年第8期。

(16)《论国家形象传播的主体间关系》,《创新》,2013年第1期。

(17)《论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公共化及其途径》,《公共治理与政治传播》,2014年8月。

(18)《中西政治领导人形象及其传播研究述评》,《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19)《论政务微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今传媒》,2015年第1期。

(20)《城市形象传播的三个基本问题》,《新闻与写作》,2017年第9期。

(21)《多民族国家形象内部生成中的语言因素》,《对外传播》,2017年第10期。

(22)《北京西山红色文化的政治价值》,《前线》,2018年第2期。

(23)《中国国家形象生成与传播的“多民 族”视角》,《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201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4)《多民族国家形象内部生成中政治传播的作为与局限》,《现代传播》,2019年第5期。

(25)《论专业思政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北京教育》,2019年第05期。

(26)《“三山五园”对外政治传播的功能与价值》,《前线》,2019年第9期。

(27)《新媒体时代中国族际政治传播的价值取向及现实挑战》,《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28)《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新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

(29)《专业思政效果评估中的张力问题》,《北京教育》,2021年第06期。

(30)《在重大问题的舆论斗争中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北京教育》,2021年第11期。

五、联系方式:

E-mail:liyanbing@buu.edu.cn

 


信息来源:(文:研究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