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位与学科 > 导师队伍 > 中国史

张勃

一、基本情况:

张勃,1972年出生,山东定陶人,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学研究基地副主任,兼任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方志学会副会长,北京古都学会副会长等职。北京市四个一批人才,名家工作室“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负责人。主要从事民俗学和北京学研究,撰写或主编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各类项目20多项。


二、学习和研究工作经历:

1990.09—1994.07   南开大学历史系本科生

1994.07—1999.09  山东省博物馆助理馆员

1999.09—2022.07  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002.07—2010.07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副教授

2008.07—2010.10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2010.11—至今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

 

三、主要研究方向:

节日礼俗,北京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节日志”子课题:清明节

3.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研究”子课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理念、内涵与意义研究

4.北京市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重大项目:北京中轴线文化内涵与遗产价值研究

5.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山东省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实施与社会稳定关系之研究

6.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唐代社会与节日变迁研究

7.北京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古都文化研究

8.北京市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北京文化日历构建研究

9.北京市优秀人才资助项目:北京传统礼仪空间的当代应用研究——以七坛为例

10.北京市宣传文化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名家工作室):我们的节日北京工作室

11.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项目:北京市长城文化带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结项


四、主要学术成果:

1. 《中国民俗通志•节日卷》(第一作者),山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第一作者),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版

3. 《中国节日丛书•清明》(独著),读书·新知·生活三联书店2009年版

4. The Chinese Festivals(第二作者),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

5. 《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研究》(独著),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6. 《中国端午节丛书·资料卷》(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7. 《唐代节日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

8. 《中国人的风俗观与移风易俗实践》(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9. 《城市·文本·生活——北京岁时文献与岁时节日研究》(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

10. 《中国人的时间智慧》(第一作者),中国书籍出版社,2021年版

11. 《北京市民俗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对策》(第一作者),学苑出版社2021年版

12. 《北京节日文化》(第一作者),北京出版社,2021年版

13. 《介子推传说及其文化意义》(CSSCI),《管子学刊》2002年第3期

14. 《明清文学中的打瓜子》(CSSCI),《明清小说研究》2002年第4期

15. 《从寒食节的兴衰看官方与民间合力对习俗的影响》(CSSCI),《齐鲁学刊》2004年2期

16. 《寒食节起源新探》(CSSCI),《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3期。

17. 《红盖头功能试析》(CSSCI),《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5期

18. 《清明作为独立节日在唐代的兴起》(CSSCI),《民俗研究》2007第1期

19. 《从官方建构到民间传统:中和节的故事》(CSSCI),《民俗研究》,2008年第2期

20. 《唐代节日特征述论》(CSSCI,第一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1. 《中国民俗学研究应该眼光适度向上”——从李隆基与节日的关系谈起》(CSSCI),《民族艺术》2009年第2期

22. 《民俗学视野下历史民俗文献研究的意义》(CSSCI),《民俗研究》2010年第2期

23. 《〈北京岁华记〉手抄本及其岁时民俗文献价值》(CSSCI),《文献》2010年第3期

24.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及其揭示的明代宫廷节日生活》(CSSCI),《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25. 《〈帝京景物略〉中的岁时民俗记述研究——兼及关于民俗志的一点思考》(CSSCI),《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

26. 《晚明北京居民的节日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发展》(CSSCI),《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天津出版社,2010年8月

27.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CSSCI),《民俗研究》2010年第4期。

28. 《当前语境下传统节日的困境与出路——兼及建构新兴节庆活动的一点思考》(CSSCI),《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29. 《中国岁时民俗文献的书写传统及其成因分析——兼及这一传统对明代岁时民俗文献的影响》(CSSCI),《民族艺术》2011年第3期

30. 《对乡土民俗的关怀与书写:杨嗣昌和他的〈武陵竞渡略〉》(CSSCI),《文化遗产》2011年第3期

31.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民众的盛大节日》(CSSCI),《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32. 《地方志与北京历史民俗研究》(CSSCI),《民俗研究》,2012年第4期

33. 《城市文化日历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CSSCI),《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5期

34. 《从国家祭祀场所到公共活动空间——关于活化北京七个祭坛公园的思考与建议》(CSSCI),《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35. 《重月传统与文化选择:中秋节在唐代的形成》(CSSCI),《民族艺术》2013年第1期

36. 《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CSSCI),《文化遗产》2014年第1期

37. 《蜕变中的都市——从〈北京风俗问答〉看20世纪初期北京城市的现代化》(CSSCI),《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

38. 《建构时代的中国节日建设》(CSSCI),《民俗研究》2015年第1期

39. 《再次命名与传统节日的现代转换——基于重阳节当代变迁的思考》(CSSCI,第一作者),《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4期

40. 《风俗与善治:中国古代的移风易俗思想》(CSSCI),《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

41. 《坚守与调适:城市化进程中清明节的传承与变迁》(CSSCI),《文化遗产》2016年第1期

42. 《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CSSCI),《民族艺术》2016年第4期。

43. 《危机·转机·生机:二十四节气保护及其需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CSSCI),《文化遗产》2017年第1期

44. 《寺庙与北京居民的休闲生活》(CSSCI),《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北京学研究(教育部名栏)2018年第1期

45. 《北京古都文化的精髓》(CSSCI扩展),《人民论坛》2018年第18期

46. 《端午龙舟竞渡至迟出现于唐代考——兼谈民俗史研究中史料的搜集与释读问题》(CSSCI),《民族艺术》2019年第4期

47. 《国庆节,你在北京吗》(CSSCI扩展),《前线》2019年第10期

48. 《北京中轴线的中和之美》(CSSCI扩展),《前线》2020年第7期

49. 《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CSSCI),《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5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50. 《新文科视域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建设——从高校使命担当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耦合关系谈起》(CSSCI),《文化遗产》2021年第4期

51. 《北京中轴线概念的提出及意义》,《北京社会科学》2022年第9期


五、联系方式:E-mail:sdzbo@163.com


信息来源:(文:研究生处